冯沅君传奇人生三寸金莲山东大学副校长,

 

冯沅君的一双小脚,穿市面销售的皮鞋,里面必须塞上棉花,行走难免吃力。

冯沅君曾任北京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东北大学、山东大学等校教授,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山东省妇联和文联副主席、山东大学副校长,她是新中国第一位一级女教授。

由小脚姑娘到著名作家、著名学者,冯沅君既得益于自身出色的天赋,也受惠于时代变化和家庭影响。

她是河南唐河县人,父亲冯台异是光绪年间进士,曾任湖北崇阳县知县,在她8岁那年去世,母亲携子女扶柩返回唐河;母亲主持过当地的女子小学,姑母擅长诗歌,

有《梅花窗诗草》;大哥冯友兰为著名哲学家,二哥冯景兰为著名地质学家,兄妹三人都毕业于北大,都出国留过学,俱为一级教授,“唐河三冯”闻名遐迩。

幼年的冯沅君喜爱读古文,尤爱读唐诗,十一二岁时不仅能背诵大量的诗词,而且还能够吟诗填词,故有“才女”之誉。

人的命运有时候很惊险,在某个节点上差之毫厘,后来的走向就失之千里。冯沅君的“化险为夷”,转折点是17岁那年,她离家赴京,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科专修班。

她的同学后来回忆:大学开学后十多天,冯沅君才来到学校。

学监杨荫榆领她进入饭堂,“她穿一套蓝条土布裤褂,辫梢系了根红绒线,一直拖到脚跟,三寸金莲,慢慢走到我们桌边”。

这个从小订了娃娃亲、扎红头绳的小脚姑娘,尽管生于书香世家,原先最大的可能是早早结婚,在家庭里了此一生。

如果不是时移势迁,冯沅君非凡的才华必定无从施展。她作为北大研究生、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、新文学早期女作家和古典文学学者、大学教授的一生,有很多个“第一”,或者开风气之先。

大哥冯友兰《忆沅君幼年轶事》回忆:“那时候北大国文学系的教师大部分是章太炎的学生,文风是学魏晋。我就在这一方面选些文章,叫她抄读(当时家里只有‘四书’之类有限的书)。

她真是绝顶聪明,只用了一个暑假,不但能读懂那些文章,而且还能模拟那些文章写出作品。”

同学程俊英的《忆“五四”前后的冯沅君》说,冯沅君在学校时特别喜欢《九歌》《昭明文选》等,且自有心得。

冯沅君性格倔强,锋芒毕露,五四学潮的波涌浪卷,实在适合她挥洒澎湃激情。年夏,她与女高师同学冲破阻拦上街游行,她们还组成很多个演讲团,到宣武门大街和骡马市一带讲演,反对官僚卖国、抵制日货,宣传罢工罢市。

在李大钊的鼓励下,冯沅君、程俊英、陈定秀等学生集体创作了话剧《孔雀东南飞》,冯沅君扮演焦母。

冯沅君幼时订过婚,年坚决要求解除了婚约。

冯沅君在北大的罗素研究会、杜威研究会认识了北大物理系才子王品清,他与冯沅君从互通书信到热恋。

王品清虽是理科生,却颇具文采。

但王品清进入北大之前在家乡河南济源已经娶妻,也不忍抛弃妻子,他与冯沅君被甜蜜与苦涩轮番包裹。

冯沅君成名之后,与王品清都承受了更多的社会压力。

后者毕业后在孔德学校教书,难遣愁闷,先得盲肠炎,又染肺病,形销骨立。

还有文章说他常常通宵打麻将,以致债台高筑。

王品清的旧式婚姻既是他们之间的巨大阻隔,其个性消沉、意志坍塌也令冯沅君难以接受,两人最终分手。

也有记载说是冯沅君与陆侃如相爱后离开王品清。王品清失恋后精神失常,医院的窗户跳楼,后来被送回老家。

冯沅君和陆侃如的恋爱,是从年秋天开始的。

当时的陆侃如是清华大学研究院的高才生,英俊潇洒,才华横溢。

他的《屈原》《宋玉评传》等在学术界颇引人注目。他比冯沅君小3岁(陆侃如生于年,江苏海门人),是年夏天从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,随即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。

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,冯沅君写给他的信,后来辑为书信体小说《春痕》出版。

陆侃如为该书设计封面,题字并写后记,两人年初结婚,胡适为证婚人。

冯沅君与陆侃如毕业后都担任大学教师。

这对著名的学术夫妇双峰并峙,相互辉映。

他俩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合著的《中国诗史》《中国文学史简编》,在学术界内外都有很大反响,多次再版。

年,冯沅君夫妇一起进入巴黎大学文学院,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归国,继续在各大学任教。

抗战爆发后,冯沅君夫妇随内迁的大学辗转于湖北、四川等地,在动荡与颠沛中,虽然生活艰苦,文献缺乏,仍然不断有学术成果问世。

他们夫妇的一大遗憾是没有子女。

跟同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,两人的晚期生活也被许多阴霾覆盖。

虽然她踩着“三寸金莲”,但她的创作和学术之路,却走得开阔畅达。这位原名冯淑兰的女子,无疑是20世纪的一个传奇,仿佛在车辆杂陈、新旧交错的站台,上了一列奔向新时代的列车,从此越驰越远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cqfpl.com/ways/22689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