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痈者,少腹肿痞,按之即痛如淋,

 

胡希恕解读《经方》讲座第二部分金匮要略十九、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、肠痈者,少腹肿痞,按之即痛如淋,小便自调,时时发热,自汗出,复恶寒,其脉迟紧者,脓未成,可下之,当有血。脉洪数者,脓已成,不可下也。大黄牡丹汤主之。大黄牡丹汤方大黄?四两牡丹?一两桃仁?五十个瓜子?半升芒硝?三合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一升,去滓,纳芒硝,再煎沸,顿服之,有脓当下,如无脓,当下血。肠痈病,上边举了薏苡附子败酱散证,那是化脓之后而且有些虚衰的反应。那么在起始的时候,是不要排脓的,底下这段就是在起始。“少腹肿痞”,少腹就是小腹了,有肿块,痞就是病块。“按之即痛”、痞块那个地方,拿手一按就疼,就是现在说的阑尾炎那个情形,疼啊,往前阴牵引疼,就像淋疾似的,但是淋疾呢,小便是不利的。而此条为“小便自调”,与淋还是不一样的。痛的情况,拿手一按,引至于前阴那样子疼,就像是淋证那种疼,但是它是小便自调的。“时时发热,自汗出”,说明是里热了,阳明病,发热汗出嘛,阳明病法多热,这是里热,所以发热而汗出,但是不像阳明病那个实热,它不到那个程度的,所以它有点“复恶寒”,这也是蕴脓反应的样子。“其脉迟紧者,脓未成”,如果当时我们诊察脉迟而紧,紧是实象,说明里头还是实而没有完全化脓,和我们上面所说的(薏苡附子败酱散证)腹皮急,按之濡,无痞块”还不一样。大黄牡丹汤有痞块。如果脉迟紧,这是脓未成,这是没有问题的。“可下之”,就是用大黄牡丹汤。“当有血”,这个时候肯定有瘀血,那么下的当然也是瘀血。“脉洪数者,脓已成”,假设脉洪数,那肯定脓已经成了,不可下。“大黄牡丹汤主之”指着“可下”。这个“不可下”、这个“脓已成”要活看。你们看大黄牡丹汤方后的说法就明白了,它说“有脓当下:如无脓,当下血”。可见大黄牡丹汤也排脓,它有冬瓜子,冬瓜子排脓。“脓已成”、“脓未成”啊,只是没有完全化脓。比如说像上边薏苡附子败酱散那种情形,那万万“下”不得了。那么有一些是已经是有脓了,但是没全化脓的时候,吃大黄牡丹汤还是无害的,还可以的。脓已成,如果完全化脓的情形,那就是不可“下”了,你看这方后语就看出来了,它是有这层意思。大黄牡丹汤这个方子也很常用了,桃仁、丹皮都是祛瘀的药;冬瓜子是最有作用于痈脓,它能够消肿排脓;大黄、芒硝就是消炎祛热了。这个方药并不只是治疮痈,我们祛瘀血的时候,假设要是特别里头有热,可以用它。其他脏器有炎症,疼得比较厉害也可以用大黄牡丹汤,我不断用它,像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时候,以及有关胰腺的一些病都可以用。不过我们用这个方剂的时候,如果病不单纯是一个方证的时候,你单纯用一个方证是不起什么作用的。比如说肠痈,有些胸胁满、呕恶等情况,就是恶心、要吐,你配合大柴胡汤就特别好使。只是用这个方剂(大黄牡丹汤),有效是可以有效,但不是太理想。而且结果也是一样的,你像我说的无论是胆囊炎,或者是胰腺上的其他一些毛病,因为部位的关系,发作的时候大概都现柴胡证的多。所以,我每每都用大黄牡丹汤。这个方子很好使的。尤其急性胆囊炎,疼得相当凶啊。(用大黄牡丹汤)百发百中,你们可以试验。但要是变成慢性的(胆囊炎)就不行了,那就不是它(大黄牡丹汤的适应证)。我们现在所说的盲肠炎,用这个方子是相当稳当。这咱们在临床上屡试屡验,没有遇到不好的。、问曰:寸口脉浮微而涩,法当亡血,若汗出,设不汗者云何?答曰:若身有疮,被刀斧所伤,亡血故也。寸口脉,就指的是咱们现在所说的桡骨动脉,“浮微而涩”涩脉我们讲了很多了,津液不足则脉微,古人说阳不足、阳气不足。血不足则脉涩。“寸口”,就是在表的津液、血液俱不足。根据这种脉,这是“法当亡血”,是应该有亡血的这种情况,或者“汗出”,汗出也丧失人的体液,也可以脉浮微而涩。假设这个人不汗出,言外之意也没有其他亡血的情况,吐血、下血都没有,那这是怎么回事呢,怎么也有这种脉呢?“答曰:若身有疮,被刀斧所伤,亡血故也。”外伤也能有这个情形,这个“疮”就指的“金疮”,就是刀斧所伤的那种疮。被刀斧所伤,这也是亡血的缘故了。就是这个意思。前面的亡血指的是一般的情况,就是吐血、下血等等,或者是汗出得多,可以有脉浮微而涩,假设没有这种情形,也不出汗,这时候病人有这个脉(脉浮微而涩)是什么道理呢?如果病人身上有刀伤或者斧伤,就是金刃所伤了,那么这也是亡血的一个结果,所以脉也现这个样子。(编者按:以上内容摘自《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》学苑出版社)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cqfpl.com/wazz/19116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